而且新能源车的价格也比较贵。
(完)(记者 浦美玲)。要在彻底截污、水体置换、生态建设3大任务上下大功夫,以最大的决心、最有力的措施,全力以赴把滇池治理好。
滇池不清,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就是一句空话。要围绕打造环滇池生态圈、文化圈、旅游圈,建设生态之美、人文之美、景观之美。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把蓝图变成现实、口号变成行动、行动变成成效,加快推进环滇池生态圈、文化圈、旅游圈建设,为打造世界知名旅游城市作出应有贡献。张田欣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以快、新、实为重点,加强领导,统筹协调,真抓实干,围绕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科学理性地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做实,让滇池生态建设经得起时间、历史和人民的检验。环境不美,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就是徒有虚名。
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把滇池治理作为全市的头等大事、头号工程,坚持一手抓治理、一手抓美化,努力实现污染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要打造旅游圈,突出以人为本,集景观、休闲、娱乐、体验为一体,打造各具特色的主题公园,科学建设环湖慢行系统,建设景观之美。另一方面,没有车在街上跑,做充电桩的人也不赚钱,所以这是鸡跟蛋的问题。
另外,老百姓不买新能源车,除了价格贵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充电桩的问题。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彬、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就此事进行独家解读。所有这些动力的方面,政府都应该加以考虑,全面来推广充电桩。受制于能源危机、空气污染等诸多问题,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一直备受市场期待。
这一次提出一个充电接口和新能源车数量的比例是1比1,建议买一辆车最起码有一个配套,这样的配套,从公务车开始,肯定会行之有效的,某种意义上也倒逼了充电桩的建设。目前基本的关注点都在于如何补贴汽车,使电动汽车更加便宜,这是不够的。
保守估计全国每年的公车消费高达4000多亿元,占三公消费的三分之一以上。这个问题靠市场是解决不了的,只有靠政府来解决。经济之声: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2万0692辆,销售2万0477辆,产销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但是和同期我国1168万辆汽车销售总量相比,新能源汽车占比还不到0.2%,微弱的份额再次凸显新能源汽车久推不广的难题。这次,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等五部门联合公布改革方案,是不是宣告新能源汽车最后一公里充电难题将很快被破解?林伯强:我觉得不完全是。
另一方面,为规范新能源汽车采购管理,方案明确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享受财政补贴,其中轿车采购价格扣除财政补贴后不得超过18万元。花销大,公车私用、公车违章更遭受公众诟病。这几天关于新能源汽车,可以说是利好频传。经济之声:有人说,如果能把公车换成新能源汽车,只根据公车的工作范围建设充电桩,这样一来新能源公车的行驶里程就受到了限制,公车私用等腐败问题将会大大减少
解决公车私用的问题,还是必须从机制上着手。从这样的角度来说,公务用车的新能源化改革,可谓一举两得。
接下去就会看到很多强制建成的充电桩,比如说政府部门说必须做充电桩,小区有一部分比例要做充电桩。这一次提出一个充电接口和新能源车数量的比例是1比1,建议买一辆车最起码有一个配套,这样的配套,从公务车开始,肯定会行之有效的,某种意义上也倒逼了充电桩的建设。
今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细微颗粒物治理任务比较重区域的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比例不低于全年的15%。政府目前的思路很简单,就是把这个量逼出来,强制买车。上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今年9月1日到2017年底将对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充电桩和电动汽车是个鸡跟蛋的问题,谁先谁后?没有充电桩就没有人买,可能补贴是没有用的,因为没地方充电。现在,政府出面推行新能源公务车,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意味着全新的发展机遇。怎么靠政府来解决?公车应该是第一步,而且应该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五部门联合推出公务用车新能源化改革方案,这件事之所以备受关注,还有一个重要背景就是政府机关公车改革。这个问题靠市场是解决不了的,只有靠政府来解决。
花销大,公车私用、公车违章更遭受公众诟病。最后一个,要厉行节约,减少雾霾污染,虽然雾霾问题通过若干辆新能源车不一定能够很快缓解,但最起码它是一个未来发展的趋势。
经济之声:只有营造出车好开、电也好充的环境,消费者选购新能源汽车才更有积极性。说起新能源汽车,很多人在对性能赞赏有加的同时,也对充电设施跟不上发展节奏感到头疼。
这几天关于新能源汽车,可以说是利好频传。经济之声:新能源车久推不广的症结在哪?张彬:这有几个问题,一是相关领导部门、主管部门的带头作用,这种示范作用很明显。从这个角度来说,绿色路线、低碳路线能不能给社会一些示范?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没有一些意义?林伯强:其实电动汽车并不比其他汽车便宜,而且电动汽车也可以做的很豪华,所以政府机关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很难跟减少腐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真正挂上钩。所有这些动力的方面,政府都应该加以考虑,全面来推广充电桩。
真正解决公车的根本方法并不在于使用什么样的车种,使用什么牌照的汽车,更多是的我们应该在制度上加以完善,同时改善监督体系,提高违法成本,这样才能达到治本之道。接下来是卖车的,你想卖车,加上充电桩,那么充电桩的钱可以从车里头挣回来。
这和13日公布的实施方案都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举措,通过党政机关引领示范,破解新能源汽车久推不广的困局。另外一个方面,政府还要鼓励,比如说石油行业有加油站,在充电设施方面它有一定优势。
目前基本的关注点都在于如何补贴汽车,使电动汽车更加便宜,这是不够的。经济之声:有人说,如果能把公车换成新能源汽车,只根据公车的工作范围建设充电桩,这样一来新能源公车的行驶里程就受到了限制,公车私用等腐败问题将会大大减少。
你想让老百姓使用清洁能源汽车,作为政府部门,你应该带头,这个示范效应是很明显的。因为即便是能源汽车,它也是汽车,只要有公车现象存在,不管是电动的还是汽油的,还是混合动力的,都会造成公车的浪费现象或者乱用的现象。经济之声:由政府机关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我们想到公务开支再不能走豪华路线。另外,电网是卖电的,充电桩越多,电卖的越多,它应该也有动力。
另一方面,为规范新能源汽车采购管理,方案明确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享受财政补贴,其中轿车采购价格扣除财政补贴后不得超过18万元。公务消费能否从此刮起节俭风?大家也都很期待。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彬、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就此事进行独家解读。方案明确提出,从今年到2016年,中央国家机关以及纳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的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总量的比例不低于30%,以后还要逐年提高。
既能够推进节能减排,又能够控制公车花费。媒体报道,光是北京,每年的公车消费就超过10亿元,的确是一笔庞大的开支。